●王清海
“修辞立其诚”,兵团女作家魏红花在她的散文集《秋天的语言》中体现出的,正是这样一种本真的状态。她把自己想象成一滴水,融入了生活的江河,正是这“一滴水折射出万顷碧波”。她说“秋天的语言,时光会记得”,正是这些质朴的文字,经时光的打磨,恰如秋波流转,拨动着读者的心弦。
兵团儿女,这是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称谓。我们的父辈,把血汗抛洒在新疆最贫瘠的土地里,让它们日益丰饶。这种坚守初心,为国奉献的精神,长久地滋养着兵团文艺工作者的心田。魏红花这朵在兵团新闻界的沃土上盛开的花朵,在她的随笔里,不经意地展示的仍然是这样一种情愫。“一朵花尚且坚守着自己的使命,何况生而为人,必定要含泪咬牙完成那些推卸不掉的责任,方可求得内心平静。”
魏红花以一片赤诚,定下散文的情感基调。不是唯有大英雄方能显本色,只要对生命充满热爱,娇艳如花的女子也一样能书写出性情文章。她“行走在生命的丛林”里,观赏着“一个人的风景”,她徜徉在岁月的长河里,体味着“掌心里的温柔”。
“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”,“诚”作为文艺作品内容的情感性原则,是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源泉。散文集《秋天的语言》剪辑了魏红花情感世界的4个“面向”:“锦瑟华年谁与度”表达着爱情的真挚与深沉。爱得痛了,痛得哭了,哭得悟了,女性温婉而又决绝的姿态令人动容;“云破月来花弄影”寄情于景,情景交融。主观情感的客观化,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。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,粗朴的情感状态也由此转化为审美的情感;“梅落繁枝千万片”体现出情感表现的丰富性。有沧海桑田的慨叹,有重温旧梦的哀伤,有质朴无华的怀念,有追寻理想的迷惘。这千片万片的情思,落入生活的湖水,绚烂之极而又终归于平淡;“曾是惊鸿照影来”情感内敛而又充满哲思。不管是知名作家,还是那些普通的文学爱好者,魏红花采撷着他们生命中的华彩,将种种悲欣交集、爱恨统一的情感压缩到一个饱和状态,瞬间加以表现,起伏跌宕,摇曳多姿,可谓曲尽其妙。
作为兵团儿女,魏红花借笔赞“美”抒“情”歌颂“爱”。
美在何处?在河流,在山川,在平原;
情在何处?在眉梢,在眼角,在心田;
爱在何处?爱在苍茫天地间!
散文集《秋天的语言》是对岁月的无限感恩与礼赞,恰如作者在文章《贴心棉》中所言:“我知道,我的种种愉快是棉田里开出的花。因为它的温热如火光,在心中闪呀闪的,所以我才对那些给了我艰辛困苦和坎坷的流光深深俯首,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。”
秋天的语言